中新網1月17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由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冷波撰寫的評論稱,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推出的“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顯示,該黨目信用貸款前為止推動的兩岸政策調整,仍是不折不扣的“煙火秀”。
   評論說,民進黨路線調整之聲甚囂塵上,引起外界高度關註,進而使人有所期待。2012年“大選”再敗,對民進黨產生空前的震撼教育。景觀設計選後黨內愈來愈多人認為,兩岸政策是其再執政的主要罩門,“不調不行”。
   評論稱,近日“檢討紀要”公佈,引起外界一片失望撻伐之聲。一則,“紀要”抗癌食物完全沒有調整“台獨”立場。再則,儘管“紀要”對兩岸交流態度有所軟化,但敵對、冷戰思維毫無改變。試想,以民進黨如此這般負面、敵對的思維,如何奢望其改變“逢中必反”、阻撓干擾兩岸關係的實際作為?
   評論指出,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之所以“只打雷不下雨”,根本原因在既想消除民眾對其兩岸政策疑慮、重奪執政權,又顧慮重重,擔心動了“台獨神主牌”會動搖“黨本”,失掉“台獨基本教義派”支持。而且,民進黨內路線與權力之爭交織,蘇貞昌、蔡英文圍繞2016“大選”黨內候選人之爭愈製冰機維修演愈烈,誰都不敢在初選出線前在兩岸上有大動作,都在“躺著躲槍”。因此,民進黨所謂兩岸政策調整一直是欲調還休、虛多實少,只想裝樣行騙,而非真心求變。
   評論說,十幾年來的兩岸關係發生了民進黨創黨以來的最大變局,兩岸關係由隔絕變融合,由對立變和平;島內民意厭倦“統獨”炒作和“台獨”冒險,希望兩岸和平發展成為主流。在此情況下,民進黨固有的兩岸政治立場陷入“燙手山芋”的尷尬境地,在兩岸和平、經貿議題上更是短板難補,兩岸議題在烤肉“大選”中成為國民黨的“殺手鐧”。
   評論認為,只要外部環境沒有發生根本轉變,只要民進黨想重新上臺,其兩岸政策的調整壓力就會持續存在。即使該黨未做調整僥幸上臺,也馬上會面臨缺乏與大陸互動政治基礎,先前的兩岸和平、經貿、“外交”紅利難以為繼的問題,將是“上得了台,卻坐不穩、坐不久”,終究還得調整兩岸政策。
   評論預估,島內要求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的呼聲會持續高漲,尤其今年新的黨主席或2016“大選”候選人產生之後,這種壓力會更大。因此,蘇貞昌在“檢討紀要”甫一公佈就明確表示,中委會將繼續討論兩岸政策,並規劃舉行兩岸政策辯論。
   評論指出,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首先要弄清關鍵所在。該黨當前的兩岸政策基本就是1999年提出的《臺灣前途決議文》。該決議文是典型的借殼上市做法。因此,大陸對民進黨的要求明確且堅定,即只有放棄“台獨”和“一邊一國”主張,大陸才願做出正面回應。
   評論又指,未來,民進黨若不真正想辦法改變“一邊一國”立場、處理“台獨黨綱”,還想打打擦邊球、做做樣子,恐怕難以走完“最後一哩路”。  (原標題:學者: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是不折不扣“煙火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g32hgwc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