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心網訊(記者丁梅)一身迷彩服,沾滿泥的運動鞋,8月5日,在渠道施工現場的惠斌時不時地指揮其他人把水泥抹得均勻一點。“今年比較乾旱,把渠道修ssd固態硬碟得好一點,水往下滲得就少,以後大家的地也就能及時進行澆灌了。”惠斌說。
  惠斌是尼勒克縣科克浩特浩爾蒙古族ssd固態硬碟鄉(以下簡稱科蒙鄉)黨委書記。這段時間,針對村民提出的“灌溉難”問題,惠斌又組織鄉黨委班子成員召開緊急會議,商量解決辦法。
  “我們鄉的水利基礎設施比較老化,渠道都是7年前修的,防滲措施不完善,我們先從基本的問題開始解決。”惠斌說,修理農田小渠、組織水管站的幹部24小時值班、宣傳節水灌溉,為保障村民的田地能外接式硬碟及時澆上水,惠斌這幾天想了不少辦法。目前,科克浩特浩爾村、喀什村、托善村的渠道建設項目陸續開展。
  科蒙鄉民俗文化旅游一直是該鄉打造的文化產業。怎樣讓民俗文化形成一種規模,一直是惠斌琢磨的事情。近日,一走進科克浩ssd固態硬碟特浩爾村,路兩旁潔白的蒙古包,時不時傳來蒙古族音樂,愉悅的心情油然而生。“這是我們蒙古族民俗風情村,它的特點是每個蒙古包風格都不一樣,游客來到這裡一定不會後悔。”惠斌介紹說。據瞭解,為了拓寬村民致富渠道,帶動當地富餘勞動力就業,該鄉結合民俗風情村建設,鼓勵村民開設農家樂、牧家樂。衛拉特民族風情園就是一個代表,占地約5畝,能夠同時容納600人就餐,解決20人的就業問題,去年11月7日開張後,生意不錯。
  兩年新竹買房前,惠斌從尼勒克縣蘇布台鄉調到科蒙鄉,說起在蘇布台鄉工作的16年,惠斌用“充實”一詞形容。
  1996年,惠斌從伊犁農業學校(現伊犁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分配到蘇布台鄉擔任基建隊副隊長,當地土地貧瘠,乾旱缺水,自然條件惡劣,是一個工作、生活條件異常艱苦的地方。剛到這裡,沒有辦公室、宿舍和食堂,惠斌只好借住在老鄉張世玉家中,一住就是3年。
  2008年,惠斌擔任蘇布台鄉黨委書記,對於一句維吾爾語都不懂的他來說,如何開展工作,成了難題。“那個時候真的很著急,壓力也特別大,但是沒辦法,最後只能硬著頭皮努力學習,抓緊一切機會和村裡的老鄉溝通,現在我可以輕鬆地用維吾爾語和老鄉交流了。”惠斌笑著說。為摘掉貧困鄉的帽子,惠斌針對蘇布台鄉普遍存在的思想保守、技術落後、人才匱乏、資金短缺等諸多問題,通過與村民交朋友、拉家常等方式開展調查研究,結合實際提出“畜牧強鄉、農業穩鄉、林業大鄉、商貿活鄉”發展戰略,他常常挨家入戶走訪,向他們宣傳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向農牧民講解全鄉規劃,轉變群眾傳統農牧業發展觀念,調整產業結構,從傳統的小麥加胡麻調整為紅花、打瓜等經濟作物,針對群眾思想保守、不願外出務工的現狀,他積極與企業聯繫,與村裡勞動力溝通,現每年有4000餘人外出務工。擔任鄉黨委書記4年來,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改善蘇布台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10條70餘公里村組公路的改造升級,新修建防滲渠48公里,完成了各學校實驗室項目,完成“兩居房”建設2000餘戶。
  如今的蘇布台鄉已經徹底改變了“春種秋收糧無幾、別人能過我能活”的貧困現狀。而在科蒙鄉,4家大型農家樂的建成、33套小別墅的完工,也讓人們看到了科蒙鄉今後的發展,“我打算今年將民俗風情村的基礎設施完善一下,把該村的集中排水和供暖進一步完善,讓村民在冬天也能舒舒服服地營業。”惠斌說。  (原標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惠斌 愛操心的鄉黨委書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g32hgwc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